为学日益 - 学道日损
注册
登录
网站首页
关于我们
《太平经》己部之三(卷八十八)
作来善宅法第一百二十九
六方真人再拜:“愿有所问一疑。”“行言之。”“今天师前所敕愚生拘校上古、中古、下古之要文,及究竟贤明之善辞、口中诀事也。今四境之界外内,或去帝王万万里,或有善书,其文少不足,乃远持往到京师。或有奇文殊方妙术,大儒穴处之士,义不远万里,往诣帝王,炫卖道德。
或有黎庶幼弱老小、田家婴儿妇女,胸心各有所怀善字诀事,各有一两十数,少少又不足,使人远赍持往诣京师。或有四境夷狄隐人、胡貊之属,其善人深知秘道者,虽知中国有大明道德之君,不能远故赍其奇文善策殊方往也。
今天师言,乃都合古今河洛神书善文之属,及贤明口中诀事,以为洞极之经,乃后天地开辟以来,灾悉可除也,帝王长游乐,垂拱无忧也。言一事不足备,辄有余灾,故当都合之。今不知当以何来,致此奇方殊策善字,乃悉得之。”
“善哉善哉!诸真人思念剧也。天神已下,告诸真人矣,上皇之气来佑助道德之君□□矣。行,真人今乃为皇灵天具问事,吾职当为天下具谈,何敢有懈焉。诺,诸真人安坐,方为真人悉说之。”“唯唯。”
“以此书付归上皇道德之帝王,见天文必思其要意,敕州郡下及四境远方县邑乡部,宜各作一善好宅于都市四达大道之上也。高三丈,其中广纵亦三丈;为四方作善疏,使与人面等,其疏间使可容手往来;善庇其户也,勿令人得妄开入也。
悬书于其外而大明其文,使其□□书其宅四面亦可也。其文言帝王来索善人奇文殊异之方,及善策辞、口中诀事。人胸心常所怀,所能言,各悉书记之,投于此宅中。自记姓字,已且征索之,各以其道德能大小,署其职也;所言多少、其能不可征者,且悉敕所属县邑长吏,以职仕之也;其老弱、妇女有善言者,且敕主者赐之;其有大功而不可仕者,且复之也;四境之外,其有所贡进善奇异策,用之有大效者,且重赏赐之也。
如此,四境外内,一旦而同计大兴,俱喜思为帝王尽力,从上到下,从内到外,远方无有余遗策、善字奇殊方也,人皆一旦转乐为善也。隐士穴处人中出,游于都市,观帝王太平来善之宅,无有自藏匿者也。风雨为其时节,三光为其大明,是天大喜之效也。
四夷八十一域中,善人贤圣,闻中国有大德之君治如此,莫不乐来降服,皆赍其珍奇物来,前后成行。吾之书,万不失一也,岂不大乐哉?大德之治如此,诸真人宁解晓之耶?”“唯唯。”
“然,子已觉矣。于其宅中文太多者,主者更开其宅户,收其中书文,持入与长吏众贤共次。其中善者,以类相从;除其恶者,去其复重;因事前后,赍而上付帝王。帝王复使众贤共次,去其中复重及恶不正者,以类相从,而置一闲处;复令须四方书来,前后次之,复以类相从,复令须后书至也。
其四方来善宅,已出中奇文殊方善策者,复善闭之;于其畜积多者,复出次之,复赍之上,于四方辞旦日少毕竟也。所上略同,使众贤明共集次之,编以为洞极之经,因以大觉贤者,乃以下付归民间,百姓万民,一旦俱化为善,不复知为恶之数也。此所谓毕得天地人及四夷之心,大乐日至,并合为一家,共成一治者也。六真人岂知之耶?”“唯唯。”
“行,六真人已知之矣。夷狄闻之,日自却去,中国日以广,不战斗伐而日强也。天地助其除恶,是为天地开辟以来,未常有也。是故天下大喜也,天地神灵共除帝王承负也,灾变已消去,其治与神无异也。天下人且大得道德奇方,皆思善文正字,不复为邪恶也。所上且岁益善,于其后三岁一小录,五岁一大录,次之,此以下附归于民间也,使其各好为善,不能自禁止也。取其中大善之事,有益于帝王正治者留之,勿下之也。真人知之耶?”“唯唯。”
“然今真人,天使诸弟子问,是今既为天问事,乃为德君作大乐之经,努力勿懈也。天且报子功,子乃为皇天后土除病,为帝王除灾毒承负之厄会子明自当增算,吾言不敢欺真人也,慎之。”“唯唯。”“行去,归努力,精行。有疑者来。”“唯唯。”
“真人前。子前问事之时,吾欲去久矣,故中与子断诀之文,见子C36AC36A,知为皇天佑阳精。所以然者,见真人精,中国当大兴平,八十一域善人当降,来归中国,故吾为子更止留,悉究竟说之也。所以然者,见真人为天问事不止,反恐得大过于子,得谪于天地,故不敢弃道而中去也。真人知之耶?”“唯唯。” “行,努力精卒之,勿弃天道问一诀也。”“唯唯,愿请诀事。”“言之。”
“天师何睹,正于都市四达道上,为太平作来善文奇策密方之室乎?”“善哉!真人之难问也,得其大要意。天积悒悒帝王使子难问耶?其投辞何一工也!然,吾居天上观之,有可睹见,不空妄作此皇平之宅于四达道上也。
天公问,天下何故难平安哉?五行神吏上对言,今帝王乃居百重之内,去其四境万万余里,大远者多冤结,善恶不得上通达也;奇方殊文异策断绝,不得到其帝王前也;民臣冤结,不得自讼通也。为此积久,四方蔽塞,贤儒因而伏藏,久怀道德,悒悒而到死亡。帝王不得其奇策异辞,以安天下,大咎在四面八方远界闭不通。
今故承天心意,为太平道德之君,作来善致上皇良平之气宅于四达道上也,欲乐四方悉知德君有此教令,翕然俱喜,各持其善物殊方,来付归之于上,无远近悉出也,无复断绝者也。”
“善哉善哉!响不及天师力问,不得知之也。”“然,真若真人言也。夫人天性自知之,其上也;不能自知之,力问,亦其次也。子知之邪?”“唯唯,愿请问一事。”“言之。”
“何故必使其广纵三丈,高三丈乎哉?”“善乎,子之言也。一者,数之始也;天数亦终于十,地数亦终于十,人数亦终于十,故使三丈也。欲乐合天地人,使其俱悦喜也,故象天地人为之也。”“今请问三数,何故俱十乎哉?”“然,天有五行,亦自有阴阳;地有五行,亦自有阴阳;人有五行,亦自有阴阳也,故皆十。”“善哉善哉!今独天地人如此邪哉?然万物悉如此邪哉?”“然万物悉象天地人也,故天地人皆随四时五行为盛衰也。真人知之邪?”“善乎善乎!” “然,子可谓已知之矣。”
“愿请问一事。”“言之。”“今何故必为其四方作疏,与面齐者?”“然疏者,欲使贤儒策之也;疏者,乐四方疏达,不复闭绝也,欲使贤者各疏记其辞,投此太平来善之室中也。与面齐者,面者,最人之善者也,太阳之分,象天道也;乐人各顺天心,思为善,与德君并力,共平天下也。古使与面齐。面者有七正,耳目口鼻可以通气,神往来,乐大贤策之,使四方八极远境聪明,悉来至也。今帝王虽居百重之内,与民相去万万里,光明教令,悉畅达也,不失天地之心,以安其身。”
“善哉善哉!愿请问,当使何吏守此宅哉?”“长吏直署,唱名为太平之宅乐善之吏也。”“善乎!愚生知天已大喜矣,地已大悦慎行也,人已太平理矣,万物已得其所矣。”
“今真人何以知之乎?”“愚生见天师为太平德君制作大乐之宅,以通天地人之谈语。今使下民臣各得奏上其辞于其君,令帝王得奇策异文殊方,可以长自安全者;又天地得通其谈语,百姓下贱得达其善辞,以解天地悒悒,以助其君为聪明。天地与人,为凡物之长也,乃得悉通达,故大乐也。”“真人说是也。善哉,吾无以加之也。子之言事,大入真道矣。”
“愿请问一疑。”“言之。”“今天乃悒悒欲言,何故返使人谈哉?”“善乎,子之难问,得其意。然,夫天道乃转而相因,更相使也,故兑为天地之口,人亦然,故以类相求,故人为天地谈也。真人知之耶?”“唯唯。”“行,子易开哉!勉力勉力。”“唯唯。”“然辞小竟,勿复问,令道文难知,反益愦愦也。 ”“唯唯。”
“行,戒真人一事,为已校书文殊方也,卷投一善方,始善养性之术,于书卷下,使众贤诵读,此当为洞极之经竟者。因各集此方以自养,诵此术以自全,令各乐得久存。上贤可以为国辅,中贤可为国小吏,下小人不能仕者,可长养其亲,而久守其子孙。”“善哉善哉!天下大乐悦也,为善无双,无复恶人也。” “子已知之矣,行去,思之念之。既为天问事,勿懈。”“唯唯。”
右求善以致太平令天下一旦合心上皇大乐之宅文